有这样一间神奇的“雨屋”,下着不会淋湿任何人的雨。走进100平方米“下雨”区域后,屋顶的感应装置能测定观众的位置,并控制他们头**的区域停止“下雨”
当然也有人吐槽,有纽约的观众说:“我可不确定它是艺术。”还有人说,“它只是很受脸书欢迎的艺术。”不管怎样,搜索网络,海量的“具有好莱坞式的戏剧化的背光”的雨屋照片和视频总会扑面而来。新奇的艺术作品,批评家的质疑,蜂拥而至的狂热参观者,脸书上无处不在的……共同构成了这个堪称奇观的艺术事件。人们为什么对雨屋如此着迷?原因或许是纽约等大都市的人们饱受争议的特点之一—FOMO(fear of missing out),即担心**。去年在K11举办的莫奈艺术大展已经成为艺术领域的经典个案,本月转场北京的梵高感映大展,也让人依稀看到上海观众唯恐赶不上城中热事的劲头——这方面上海可完全不输纽约。
比伦敦和纽约人幸运的是,上海雨屋展可以预约参观时段,等候的时间不至于那么漫长。
配合较新承重柱伸缩设计,可从1m升至4m,但须8人同时操作。
正常行走,不用再慢步行走体验;想怎么拍就怎么拍,不用担心停留时间过…查看更多长会被淋到雨。
兰登国际创立于2005年,“团队有大约20个人,包括艺术家、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等,我们自己的团队负责项目的所有工作。”